·子夜星网站 >> 古代诗词 >> 文天祥诗词集 >> 文天祥精忠大义,名垂青史


 
  

 
文天祥精忠大义,名垂青史


资料整理/璞如子 子夜星网站编辑

 


 

  

 
  文天祥,南宋民族英雄,原名云孙,字宋瑞,号文山、浮休道人,吉州庐陵(今江西青原)人。父文仪,文识渊博,不曾为仕。文天祥选中贡士后,换以天祥为名,改字履善。理宗宝佑四年(1256),京师临安科考中,宋理宗亲临集英殿阅卷,将文天祥卷子提为第一。当拆卷时见到“天祥”之名,理宗大悦道:天祥,天降吉祥,宋朝瑞兆。此后,“宋瑞”便成为文天祥的另一字。文天祥进士及第,时年二十一岁。

  开庆元年(1259),元军大举攻侵南宋。九月,忽必烈围困鄂州(今湖北武昌),朝野震动。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(今浙江宁波),以避兵锋,欲重蹈南宋初期赵构逃亡海上先例。文天祥挺身而出,向皇帝上书,指出迁都之议乃小人误国。并建议改革政治、扩充兵力、抗元救国,可惜理宗未予采纳。

  谏言落空,且权奸肆虐,文天祥自感南宋复兴无望,便有了“邦有道则仕,邦无道则隐”的思想。景定元年(1260),当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(今江西南昌)节度判官厅公事时,文天祥以请求“祠禄”辞谢。朝廷应允,命为建昌军(今江西南城)“仙都观”主管。时年二十五岁。

  景定四年(1263),由于皇帝不纳谏,重起董宋臣,文天祥愤然辞职,被朝廷贬至瑞州(今江西高安市)。瑞州曾遭蒙元洗劫屠戮,城垣屋宇损毁狼藉。文天祥履任后,宽惠安抚,从严治理,使百废俱兴。

  景定五年(1264年),理宗逝世。权臣贾似道挟立太子为帝(即度宗),使南宋朝政愈加腐败不堪。西元1270年,文天祥出任军器监(掌管武器制造)、崇政殿说书(为皇帝讲解书史、经义)等职。某日,权奸贾似道托言有病,以去职回乡来要挟度宗,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。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时,摒弃对贾似道谄媚之辞,反以“惜其身,违皇心”责之,遂遭记恨,被免去所有职务。

  咸淳六年(1270)九月,文天祥免官回乡,深感人心险恶,世道污浊,决意息影林泉。便于文山修建一所山庄隐居,以诗赋寄情山水之间。然而,其心未静,每见落叶萧萧,凉月堕阶,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。咸淳九年(1273),复被朝廷起用,委以湖南提刑,掌管狱讼,推辞不下,惟有启程就职。

  咸淳十年(1274),又被委任为赣州(今江西境内)知州。赣州即其故籍,就职于乡里,勤谨有加。对百姓晓以义理,不以滥刑责罚,深受所属十县百姓爱戴。加之这年风调雨顺,稻谷丰收,呈现一时安乐景象。却未到一年,蒙元大举南侵,南宋危象毕露。文天祥结束了十五年宦海沉浮,踏上戎马征途。

  咸淳十年(1274)七月,度宗病死。贾似道抑长立幼,扶四岁的赵显继位,即宋恭帝。九月,二十万元军由丞相伯颜统领,分两路进攻南宋。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。十二月,鄂州失守,都统程鹏飞归降。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,黄州、蕲州(今湖北蕲春南)、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、德安(今湖北安陆)、六安等地相继失陷,南宋兵败如山倒。

  京师震动之际,理宗之妻谢道清下《哀痛诏》,述说继君年幼,自己年迈,民生疾苦,国家艰危,望各地文臣武将、豪杰义士,急王室之所急,同仇敌忾,共赴国难,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。不知为何,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。唯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《哀痛诏》,召集兵马,起兵勤王。

  恭帝德祐元年(1275),元兵长驱东下。正月,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,命他“疾速起发勤王义士,前赴行在”。文天祥奉读诏书,痛哭流涕,立即发布榜文,征募义勇之士,筹集粮饷。文天祥此时捐出全部家财以资军费,并将母亲及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,以示毁家纾难。“正义在我,谋无不立。人多势众,自能成功!”在其精忠大义感召下,一支三万军马揭竿而起。时友人曾对文天祥说:“现在元军三路进兵,你以乌合之众迎敌,无异驱群羊斗猛虎。”文天祥回答:“我也知道如此。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,一旦有急,征天下兵,竟无一人一骑应召,我万分悲痛。所以不自量力,以身赴难,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,聚集众人力量,也许能保存社稷。”并还说:“受君之恩,食国之禄,应该以死报国。”

  文天祥起兵后,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,妄图扭转战局。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阻挠,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、宜黄一带抢劫。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,甚得社会舆论呼应,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谣言惑众。在各方面的压力下,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。德祐元年(洋历1275年)八月,部队到达临安,一路秋毫无犯,文天祥声望大增。

  十月,常州(今江苏常州)告急,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,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。文天祥从大局出发,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、朱华、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,增援常州兵力。但张全卑鄙自私,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,竟隔岸观火,坐视不救,又战斗中乘夜逃跑,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,遂使战斗失利。文天祥请斩张全,却遭到丞相陈宜中抵制,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深感愤慨。元军铁骑攻破常州、平江后,临安危急。主和、主战两派意见分歧,各行其是。文天祥、张世杰主战,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,危中求安。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,太皇太后也准备“奉表(降书)称臣”“乞存境土”“封为小国”。张世杰对朝廷绝望,转到南方招兵,以图东山再起。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,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顽抗。兵临城下之际,左丞相留梦炎、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,小朝廷乱成一团。

  德祐二年(洋历1276年)正月,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,城内城外,宋朝将官降的降、逃的逃,全成汉奸。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,收拾残局。文天祥见事已至此,不可推辞,答应出使元军大营,以便一窥虚实,见机行事。交涉间,文天祥正气凛然,不屈不挠,遭到元军督帅伯颜扣留。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,更无人可以依靠,终于向元人投降。

  皇帝投降后,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:“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,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?”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:“你叔侄都做了降将,没有杀死你们,是本朝失刑。你无耻苟活,有什么面目见人?你们投靠敌人,要杀我很容易,却成全我为南宋忠臣,我没有什么可惧的!”听了此言,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,也不得不应道:“骂得痛快!”

  文天祥被禁,心存不甘,坚不归顺。伯颜无奈,决定将其解往元大都。船到镇江(今江苏镇江)靠岸,文天祥被囚禁于民户。是夜,趁守兵不备,一行十二人乘船逃脱。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(今江苏仪征市,即扬州市西南)后,受到真州军民盛情接纳。守将苗再成认为,以文天祥的丞相、枢密使身份作号召,江淮合力,不难挽回大局。未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反间计,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,到真州来攻城,便命苗再成除掉他。苗再成不忍,但又不能置上司之命不理,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,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,大势已去。

  出真州,一行人乘夜通过元军辖区地界,到达扬州城下。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,已无复旧观。此时的扬州城仍为李庭芝辖守,城上守军盘查严密,形势紧张。当下,一卖柴人愿引路到江苏高邮(今江苏高邮),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,寻找二王行在(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临时居所),再为南宋效力。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(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)时,天已大亮。遂藏身于几道断墙之后,躲过了搜寻的元军追杀。

  从扬州到高邮,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,饥寒交迫。随从者逃的逃、死的死,十二人已去其半。文天祥疲惫不堪,坚忍前行,幸遇樵夫众人,见其落难,热情相助,以箩筐载而行之。最终历尽艰险,到达高邮。但高邮也收到李庭芝文书,严防文天祥攻城。文天祥不敢进城,只得另奔泰州(今江苏泰州)而去。虽泰州有船可到通州(今江苏南通),但沿途有蒙元大军出没,不可直行。文天祥便以一叶孤舟,昼伏夜出,到达通州。他曾在一首诗中解嘲:“行客不知身世险,一窗春梦送轻舠。”

  文天祥在通州探听到益王、广王在永嘉(今浙江温州)建立元帅府,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,即决定投奔二王。德祐二年(1276)闰三月,扬帆入海,文天祥再次回到南宋统治之地。并计划在闽、广重举义旗,团结各方义兵,统一部署,复兴南宋。

  德祐二年(1276)五月初一,益王在福州登位,改元景炎,是为端宗。广王晋封为卫王。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。七月,文天祥在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开督府,福建、广东、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、地方名士、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,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,迅速组成一支督府军,其规模、声势皆胜于去年江西勤王之军。但是,由于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,成为抗元障碍。德祐二年十月,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(今福建长汀),不幸战斗失利。在蒙元攻击下,南剑州也落入敌手,行都福安(即福州)失去屏障。丞相陈宜中、枢密副使张世杰紧急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,以避兵锋。福安府随即陷落,南宋朝廷从此流亡海上。

  景炎二年(1277)初,元寇进逼汀州,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(今广东梅州)。经过整顿,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,进入收复江西战役。在文天祥督导下,江西抗元军事形势大好。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,分别夺回会昌、雩都、兴国失土。此时,分宁、武宁、建昌三县豪杰,以及临川、洪州、袁州、瑞州的义兵,都来请求督府节制。文天祥统一部署,挥师席卷赣南,占领了大片土地。

  景炎二年八月,蒙元主力大举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。督府军终因新兵缺乏整训、寡不敌众,致损失惨重。文天祥妻儿也被元军掳走,只余老少三人。文天祥只得率军北撤,败退庐陵、河州(今福建长汀)一带。国破家亡及妻离子散之际,文天祥继续带兵入粤,在潮州、惠州一带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)十二月二十日,在率部向海丰撤退途中,因叛徒引元兵袭击,文天祥不幸于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县)再度被俘。其当时吞下二两“龙脑”以自杀守节,未果。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,文天祥乃书《过零丁洋》诗以诉之:

  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  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  次年,被押往元大都,路上绝食八日,不死。此后,囚拘凡四年。帝昺祥兴二年(1279年),宋亡。文天祥仍坚守初志,给妹妹复信中称:“收柳女信,痛割肠胃。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?但今日事到这里,于义当死,乃是命也。奈何?奈何!……可令柳女、环女做好人,爹爹管不得。泪下哽咽,哽咽。”此时,于狱中写成《指南后录》第三卷及《正气歌》。

  文天祥历经种种严酷磨难及威逼利诱,始终坚贞不屈,气节不移。1283年1月9日,于元大都北京被处以死刑,年仅四十七岁。其妻欧阳氏收尸时,于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;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!”文天祥就义后,其生平事迹及诗词著作广为后世流传,并与陆秀夫、张世杰被誉为“宋末三杰”。

  其作品有《文山诗集》《指南录》《指南后录》《吟啸集》及《文山先生集》传世。现收录诗词千余首,而存词不多,但大多笔意深厚,风骨凛然。 (资料整理/璞如子)
  

返回文天祥诗词集

  

  


子夜星网站
Personal Website. 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.Copyright ©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