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子夜星网站 >> 古代诗词 >> 辛弃疾词集 >> 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概略


 
  

 
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概略


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

 


 

  

 
  辛弃疾(1140~1207),南宋著名爱国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山东历城(今济南)人。幼时受学于亳州刘瞻,与党怀英为同舍生,号“辛党”。

  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金兵南侵,中原起义军烽起。时辛弃疾二十一岁,聚众二千,归属起义首领耿京部下为掌书记,次年奉表南归。归途闻张安国杀耿京降金,遂率轻兵五十骑奇袭金营,活捉叛逆,终率军万余归至南宋,令朝野震惊。高宗于建康召见,授右承务郎,任满。改广德军通判。乾道四年(1168),通判建康府,上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,力主抗金并谏言诸多光复失地之策,均未见纳。乾道八年(1172)知滁州。淳熙元年(1174),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,迁仓部郎官,出为江西提点刑狱,调京西转运判官,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,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。五年(1178),召为大理少卿,出为湖北转运副使,改湖南转运副使。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,创建飞虎军,雄镇一方,为江上诸军之冠,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。淳熙八年(1181)冬,遭到台臣王蔺弹劾:“用钱如泥沙,杀人如草芥”,因而落职。此后,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,筑室百楹,以稼名轩,自号稼轩居士。自是投闲置散凡十年。绍熙三年(1192),起为提点福建刑狱,次年,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。以谏官黄艾、谢深甫论列,辞官丐祠而归。因所居带湖雪楼毁于火,徙铅山期思之瓜山下,家居瓢泉长达八年。嘉泰三年(1203),时六十四岁,夏,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,于会稽创建“秋风亭”。辛弃疾初识陆游,多有嘉和。四年,改知镇江府。开禧元年(1205),刘过来访。六月改知隆兴府,复因言者论列,与宫观。秋,奉祠归铅山瓢泉。开禧三年九月初十日,因病逝世,年六十八,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。德佑元年(1275)追谥忠敏。《宋史》有传。

  辛弃疾为乱世之中文武全才,于各地任上,力除积弊,整军备战。期间,由签判而知州,由提点刑狱而安抚使,虽然宦迹无常,但政绩卓著。出知滁州仅半载,当地“荒陋之气,一洗而空”。在湖南帅印,创置飞虎军,“军成,雄镇一方,为江上诸军之冠”。在江西举办荒政,严明果断,雷厉风行,榜于市者仅八字“闭籴者配,强籴者斩”。一到任即将官钱银两一概拿出,借给城内殷实户,不取利息,责成购运粮食,待月底粜给平民。籴粮船陆续运至,米价顿跌。邻境信州太守谢原明乞赈,幕属不肯,辛弃疾曰“均为赤子,皆为民也”,遂将十分之三粮船济助信州。虽其于江西“平定”茶商军一事,不无疵咎,但事后也曾上书朝廷:“民者,国之根本,而贪浊之吏,迫使为盗。臣不胜忧国之心, ……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,讲求弭盗之术,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。”可见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。但累遭投降派掣肘与弹劾,甚至被贬职罢官。

 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,功业自许,谋猷略远,然谗摈销沮,南归四十馀年间,赋闲二十余年,大半皆废弃不用,直至忧愤而死。故陈亮《辛稼轩画像赞》叹为“真鼠枉用,真虎不用”。光复故国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施展,一腔忠愤发而为词,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。其词热情洋溢,慷慨悲壮。笔力雄厚,艺术风格多样,而以豪放为主。其胸中古今,用资为词,激昂排宕,别开生面,不可一世。后人因其与李清照同籍济南,故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又因其词与苏轼齐名,故史称“苏辛”,且有“稼轩者,人中之杰,词中之龙”盛誉。刘辰翁亦于《辛稼轩词序》中赞其“词至东坡,倾荡磊落,如诗,如文,如天地奇观”。《四库全书·总目提要》云:“其词慷慨纵横,有不可一世之概,于倚声家为变调,而异军特起,能于翦红刻翠之外,屹然别立一宗,迄今不废。”

  其生平著作,有《稼轩集》,又有《稼轩奏议》一卷,均佚。生前作词总计六百二十九首,据考证在饶作词约三百五十五首,其中带湖一百七十六首,瓢泉一百七十三首,另还有六首。今人辑有《稼轩诗文钞存》。词有四卷本《稼轩词》及十二卷本《稼轩长短句》两种。
  

返回辛弃疾词集

  


子夜星网站
Personal Website. 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.Copyright ©.